赞叹首善陈光标
作者:佚名 发表日期:2012-02-08 14:41:34 来源:互联网 人气:
陈光标高调慈善十余年捐赠11亿 称看到榜样力量
陈光标:理直气壮“秀”慈善
作为慈善家的陈光标,甫一亮相就是一个“另类”。
他高调、张扬,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指“作秀”时,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我一样拿真金白银“作秀”。
他喜欢荣誉,大方邀赏,幼时种下的“小红花情结”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他说,荣誉会促使自己去做更多好事。
十余年捐赠11亿,他的慈善之举留给人们的思考,似乎远比这个数字来得丰富。
百元大钞垒起的墙
从五星级的玄武饭店出来,奥迪Q7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在一家没有名号的理发店门前停了下来。陈光标和保镖一头钻进这家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在弥漫着浓重头油和发胶气味的店内一屁股坐定。
“嫂子下午刚刚来过。”理发店老板杨家国操起家伙,熟练地修理着陈光标的小平头。从陈光标进门到起身离去,整个过程大约5分钟,吹、洗程序全免。
“理这样一个头多少钱?”记者问杨家国。
“这个头可贵!一般是5块,他老来,打6折,3块钱。”杨家国说,他已经给陈光标理了10年的头。
“你知道他是谁吧?”记者明知故问。
“不知道他是谁还行?”杨家国笑了,随手翻出一份几天前的报纸,封底是关于陈光标谈拆迁立法的整版报道。
这个名叫陈光标的人,名头的确很响。
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被中宣部等6部委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在他的荣誉室里,各种荣誉证书达1500多本。
他是江苏黄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捐款捐物总价11亿元,享有“中国首善”之名。
几天前,他刚刚以一个夸张的姿态,登上众多报纸的头版主图。
1月22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会议厅内,崭新的百元大钞以十万元为一捆扎成“砖”,在众人面前垒起一堵半人高的“墙”,西装革履的陈光标站在这堵“墙”的后面,面对镜头展开双臂和笑脸。
他向到场的数十家媒体宣布:启动“全国企业家光标榜样爱心团春节分组慰问新藏云贵川”行动。
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动,缘起于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企业家论坛上,陈光标向现场5000多名企业家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春节期间带上爱心去新疆、西藏等地考察慰问。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发起这样的活动,2009年春节期间,他组织了100多名企业家,带着7000多万元款物去四川灾区过年,并给当地受灾群众发红包。
众多企业家响应号召
据陈光标介绍,20天的时间里,全国有500多名企业家响应号召,共计捐款4316万元(包括陈光标的黄浦公司捐款300万元)。今年春节前夕,部分爱心人士将带着这些善款分赴新藏云贵川等地过年,往返机票和在当地吃住全部由陈光标另外掏钱埋单。
参加过去年活动的企业家,很多人今年仍然报名认捐。众多响应号召的普通人士的爱心故事,也让陈光标激动不已。
“富二代”初中生小陈,从自己历年收到的86万元压岁钱中捐出60万元。
7岁男孩嘟嘟拿出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希望帮助山区的小朋友上学。”
“职业乞讨者”老王(化名)去年有3万多元入账,汇了两万多元回老家盖房,拿出1万元交给陈光标,说一定要跟他去新疆过春节、发红包。
更让陈光标没想到的,是1月22日之后发生的事。
一名素不相识的地产商拿着2000万元的支票找到陈光标,“他就提了3点要求:不公布本人姓名和公司名字;春节不随团行动;红包委托其他人发放,提供清单即可。”
一名香港老板打来长途电话认捐500万元,而且特别提出要汇到陈光标的个人账户上。
3名企业家捐出250吨色拉油,托陈光标带到新疆和西藏去……
一周时间内,新增的捐款企业家和个人超过500人,新增捐款则数倍于此前募集到的4316万元。至于具体数字,陈光标表示暂时不便公布,只称“绝对让人震惊”。
这个“让人震惊”的数字让陈光标既开心快乐又寝食难安,如何把这笔巨款发下去,在习惯了大手笔花钱的陈光标那里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么多钱在春节期间根本发不完。”陈光标介绍说,这次活动的捐助对象,一部分是请当地政府部门调查统计出来的贫困师生、劳动模范、老弱孤残等弱势群体,另一部分则是爱心人士去当地亲自探访确定的困难群众,捐助金额从500元到1万元不等。现在的善款远远超过预期,但为了保证捐助的效率,有钱也不能随便乱发。
陈光标表示,发不完的钱怎么用,春节过后他将与捐款的企业家们协商之后再做决定,他目前考虑的有几个方向:给怒江两岸仍靠溜索过江的群众架桥修路、给宁夏干旱地区群众打井,等等。
“有困难的人很多,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而且,我必须对这些爱心人士负责。”陈光标说。
高调摆谱的慈善秀
对于那张站在人民币垒成的“墙”后伸展双臂的照片,陈光标颇为满意,他甚至将照片印成大幅挂历拿来送人。
在网上,人们对又一次高调亮相的陈光标一片喝彩,但也有人表示了他们的好奇和质疑:把一个慈善活动搞得如此张扬,陈光标意欲何为?
一个常在陈光标耳边响起的词再次被频频提起:作秀!
陈光标说,“作秀”有两种,一种是表面说得很好却无实际行动,认捐的时候牌子举得很高该掏钱了却无下文,这是虚假的“作秀”,恶意的“作秀”,终究是站不住脚的。而他是实实在在做了好事之后不愿埋没自己,要大声说出来告诉大家,如果这也叫“作秀”,那也是善意的“作秀”。
“这样的‘作秀’,你们应该大力弘扬才对。希望更多人像我一样高调做慈善,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拿着真金白银去‘作秀’!”
陈光标说,自己之所以高调做慈善,就是希望给那些有钱人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财富观和对慈善的理解,愿意掏钱做好事。
他说很多企业家在做慈善时有“三怕”:一怕捐款之后税务部门查账;二怕当地政府部门“化缘”;三怕各种各样的上门求助者。
陈光标说自己已经闯过了“三怕”关,2004年至2007年间,他作为慈善家的名声日渐广为人知的时候,税务和工商部门确实经常来查账,上门“化缘”者和求助者甚众。
“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更是什么都有,一会儿说我贩毒,一会儿说我走私军火。”
他说,熬过这道坎之后,再做慈善就非常顺利了。
“中国人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你就不怕吗?”有记者问陈光标。
他说自己就是要挑战这种传统观念,他坚持诚信、守法做企业,不怕监督不怕查。
经过多年的高调慈善之后,陈光标坚信自己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2008年在四川地震灾区,一名来自内江的火锅店女老板拉着陈光标的手说,她原本打算捐款1万元,在电视中看到陈光标亲率60台大型机械设备和120名员工抗震救灾的事迹后,她深受感动捐了20万。
“这样的话,我在不同场合听了太多太多。”陈光标说,去年和今年报名参加四川灾区和西部地区爱心行动的企业家,90%以上的人他不认识,这些人都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他的事迹、尤其是他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后受到感动,从而行动起来跟着他掏钱做慈善的。
四川内江浦发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黄明德和杭州圣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曙晓这次各捐了200万元,两人都向记者证实了陈光标的话,他们对陈光标的了解,始于他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
“只要有这个能力,今后我们还会跟着陈总做慈善。”黄明德说。
林曙晓则表示,陈光标的行动确实改变了他对财富的理解,掏钱做慈善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陈光标的慈善方式也比较符合他的想法。
林曙晓说,很多富人都有一种苦恼,随着财富的增加,能够体会到的人情却越来越淡,社会上对富人也存在很多误解,在这种点对点做慈善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朋友们开玩笑说,你开七八百万的车,我们觉得是摆谱,看看陈光标,一捐就是几千万,那才叫‘摆谱’呢,要摆就摆这样的‘谱’。”林曙晓说。
为什么信任陈光标
对于自己捐出的每一笔钱,陈光标都会详细记录在案,细心保留相关票据、凭证,他说现在这个账本已是厚厚的一大本。
据他统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捐出的款物价值已经超过11亿元,受助人群突破50万人。在这11亿元中,约70%是以点对点的方式捐赠,也就是由他直接发放到受捐赠对象手中,只有30%是通过各种慈善组织捐赠的。
亲力亲为,被认定为陈光标式慈善的一个明显印记。于是有人问:“你不相信慈善组织吗?”
“不是不相信慈善组织,大部分的慈善组织还是不错的。”陈光标解释说。
在陈光标的名片上,密密麻麻印着中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光标榜样基金执行主任、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等多个头衔。
追问之下,陈光标承认,自己虽然在多个慈善组织担任领导职务,但在做慈善的思想观念上,他和很多人存在“很大的碰撞”。
他提到善款的使用问题:“我们有的国家领导人,把自己几十万上百万的稿费捐给慈善组织,可是连他们都搞不明白这些钱最后去了哪里。老百姓自然会有疑问,我捐的钱是怎么花的?”
陈光标认为,只有做到公开、透明,中国慈善事业才能有大发展。他说,现在有些慈善组织的负责人都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年龄偏大是个问题,“这些老领导其实都很想把善款管好用好,可是因为身体原因很难亲力亲为,善款最后用到了哪些地方,他们有时候可能不是很清楚。”
人们注意到,在去年和今年的两次春节慰问行动中,作为倡议者的陈光标都是使用“中国首善”及黄浦公司老板名义发出号召,未曾使用过任